梅花 (1976); (英语名: Victory )
地区:台湾;
色彩:彩色
对白:国语;
片长:95 分钟
片种:剧情片;
分级:普通级(台湾)
导演:刘家昌;
编剧:邓育昆
摄影:林赞庭 林鸿钟
演员: 崔福生 岳阳 徐康泰 恬妞 马之秦 刘秦雨 柯俊雄 胡茵梦 谷名伦 张艾嘉
第13届金马奖(台湾1976): 最佳剧情片、最佳编剧、最佳非歌剧影片音乐、最佳彩色影片摄影、最佳录音.
介绍:
六四年七月,梅花经行政院核定成为中华民国的国花 .
七十年代, 抗日电影盛行。如《英烈千秋》(1974)、《八百壮士》(1975)、《吾土吾民》(1975)、《梅花》(1976)、《笕桥英烈传》(1977)、《强渡关山》(1977)、《望春风》(1977)等。
七五年四月, 老蒋总统去世, 全岛悲恸. 许多人戴孝服丧以表示对失去领袖的哀悼。从这段时间开始,乃至往后的几年,"蒋公纪念歌"是各种集会的开幕曲,各大小合唱比赛的指定曲。
七六年初,刘家昌导演的《梅花》上演,卖座甚佳。主题曲〈梅花〉虽是两年前的作品,但因电影的卖座,变成了盛极一时的爱国流行歌曲。邓丽君唱<梅花>时对观众说:"我就为大家介绍这首歌,每次唱这首歌我都很感动.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代表了每一个中国人奋斗的精神." 一年又一年,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被<梅花>感动着,被邓丽君美妙的旋律甜蜜的歌声感动着,被封存了的历史记忆感动着。
从通俗剧的叙事来看,《梅花》基本上是一个「浪子回头」的故事。叙述在中日战争末期的台湾,由柯俊雄饰演的小混混,在目睹全镇人奋力协助中国政府对抗日军后,大彻大悟,决心做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,最后以身殉国。这部影片与其它抗日片不同之处,是以梅花作为象征国族的叙事中心,做为人物描绘和情节发展的基点。首先是小学老师(胡茵梦饰)的殉节。全镇在了解真相后,为她举行追悼式,合唱〈梅花〉.在另一情节高潮处,片中田野饰演的猪肉贩,不畏日军的酷刑,宁死不愿出卖国军间谍。在被押赴刑场时,他慷慨激昂地唱起〈梅花〉,鼓舞送行的幼儿,并召唤他的民族精神。随即在路旁观看的男女老幼,开始唱着〈梅花〉,不约而同地加入送行的队伍。此时,音乐声渐大,逐渐取代影像,成为叙事的主体。不论是剧中主要的人物,还是由临时演员扮成的旁观者,都一起被歌词中,圣洁不屈的国族意象,引导至民族情绪的亢奋。而观众也被简洁动听的二段式曲调,连带地引入类似的情绪,超越现实与虚构的藩篱,时间与空间的差距,想象做为中国人的不幸与骄傲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